初來贵地,十分不懂规矩。俺把新近写的一篇小文享来,诸位一读。若是有不当之处,还请诸君海涵呐。 剑舞红袖,千古一诺
諸君任意轉載無妨
近闻千古剑灵已出,便来网一探究竟。孰知竟见数落物所不值者甚众,则又有另一派切心辩护,认为不可单以剧情长短论值否。仍如一往旧例,对此不予置评,只细品剧情,看看此次烛龙又带来怎样的纠葛。
看完剧情,再看诸君的疑惑,不少人都认为烛龙填坑又挖了一大坑,是否如此,且看我说来,诸君一品。 解惑若攀山,踯于山脚处而数落山高,何能知晓此峯巍,还是彼峯高?常言“行者自知”,若不自赴行,又何知?故而自品为要。
千古剑灵中,让我们看到了红玉的过去。我当初猜度红玉成为剑灵或因家仇或因国恨,当然也因伊的绝美,如今看来,确实如此。但是何以红玉数千年后,仍然内蕴一股深情,我却猜错了,后文我会详致道来。
一如旧例,我将千古剑灵分为如下五个小章节:千古一诺,季家初会,夤夜识魔,镜罔之战,老宅话谈。再细致分析个中情由,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情节推测。一切以烛龙后出为准。
千古一诺
什么是剑灵?
有人自愿殉剑,有人被逼入剑。红玉是前者,伊的决绝与刚毅令人动容,伊宁愿永生守护炤夫人后代,以换来今生的复仇,也不愿让时间磨去仇人的罪恶,她不信来生,所以只念今生,她为复仇甘愿殒命却无法单独尽复此仇而悔恨无助,所以择取了可能最为痛苦的道路。
“如果……目前有不同的道路,无论选择哪一条都会留下悔恨,我宁可不要多想多问,只求个心中痛快。”
是否?
我们知道,红玉此前只身去复仇,几乎白白殒命——仅仅在夜夜梦见冤死族人之时便已“生不如死”,当真去复仇却不得偿时又将如何“生”?与其一人复仇不能,不如化为剑灵,借他人之手,刃尽仇人,然而宁愿永世守护此人后代,却不愿奉之为主人,这其间的抉择岂能真是“不去多想”?“不去多想”的仅仅只是抉择之后要承担的命运苦痛罢了。
甘愿殉剑,永守承诺,那句“永不言悔”,是否让我们念起了什么人?
可以说,与姒父的对话,将当年红玉的刚毅性格显露的淋漓尽致,可伊的款款柔情呢?
为了他人,忘了自己。
季家初会
烛龙一直给我们的期许是,此篇DLC讲的是师尊与红玉初遇时的小故事,就情节短长而论,似为确言,但就剧情的起承而言,却实在不小,只是某些事一笔带过,大有隔靴搔痒之态。这却不妨我们大肆发挥“想象”。
季家初会讲了这么几件事:一,红玉严守承诺直至今世;二,虞家似乎已然家道没落;三,师尊云游四海,尚未入天墉城,极爱品剑藏剑;四,季家遭鬼;五,红玉与季家关系紧张。
自复仇至今,已不知历经几千年,其间又不知守护了虞家的多少世代,是否遇上了什么特别之人,经历了什么特别之事?比如虞秋海这样的人。我的回答是肯定的,答案在后文给出。
小莲是红玉今世要守护之人,也是她今世的亲人。小莲身形弱小,年纪尚幼,平日在季家念书。读过红楼梦之人,可知富家的私塾里是乌烟瘴气,鸡飞狗跳,季家兴许不会是像贾家这般的大族,也应是富甲一方,如林如海请先生入家教书,也该是担的起。想想于敏赵姨娘式的为人,其子女的纨绔习气却是少不了的,小莲因父母早丧,寄人篱下,很有可能饱受闲气,只是父亲临去时托付季刚要好生照护小莲,所以小莲才会很不情愿的在季家念书。
注意小莲的这句话“要听姨夫的话”,何以秋海这般嘱托?由此可以想见,秋海亦不满于敏之为人,但是此处有个问题,于敏乃是秋海妻的姐姐——后文的“二姨”可以推知秋海妻尚还有一姊妹,为小莲大姨,未见名。既为姊妹,由于敏性格可知,秋海妻子可能其性亦有妒心,可能不会重,否则秋海怎会喜欢?她可能只是见有红玉这么一位绝美的未婚女子守在家中,心中或许有猜疑之意。当然,还有另外一种可能,这种“可能”是涉及到红玉秘密的大问题,故不得不说。
红玉身世之谜,在虞家之内该由谁知道?秘密又是如何传给后人而不泄露于外?
自古以来,匠人的绝技绝活从来只会单传,秘不示人,若泄于外人,必然徒惹风波。红玉身为剑灵,生死关键在于剑之本体,若有品性邪恶之人据红玉古剑为己有,胁迫红玉做出些违背道义之事,以红玉之性,恐怕是会玉石俱焚的,因此如何保守红玉身世,是生死关键,也是虞家人在回报红玉的守护之恩。这才有红玉最后所说的“虞家人也在守护她”。
什么人能知道秘密,最为关键。是虞家所有人都知晓,还是仅为部份人甚至个别人知晓?不知烛龙如何设定,我偏向于个别人知晓。古时的大户人家,从来便是人多嘴杂,尤为可恨者乃是下人,《芙蓉诔》里的“钳彼奴之口”,说的便是此事。更有一类人,如赵姨娘者,虽身为主子,却不顾身份,行事类下人,颇守不住秘密。因此,红玉的秘密只能少数人知晓,不然又将惹起多少风波。
秋海妻子知晓否?如果知道,则不会心生妒意,反而会倍加爱护,爱人者人亦爱。我以为,秋海妻子是知道的。何也?此事从两事可见,一是她肯让红玉为其治病,二,小莲对红玉的深深敬爱。能让别人为己治病,必是信任此人,心中无嫉恶,方是信任他人,此其一;“玉姐姐是最好的人”,这番心里话可知小莲对红玉的敬爱深重,如果秋海妻心有嫉恶,有所思,也自然有所行,必然会在小莲心里留下印象,我猜想镜罔盘踞小莲身体内,读其记忆,很可能会见到秋海妻抱着小莲,对她诉说玉姐姐如何的好。秋海妻的感恩之意才会在小莲心里扎下根。此其二。
而红玉的秘密又如何传给后人?如秋海妻这样的人,毕竟难见,倒是赵姨娘似的人须要常堤防。对于红玉又有个问题——她的面容相貌永驻。对于不知此情的人,必是惊世骇俗之事,以为妖怪。所以,红玉以怎样的身份生活在虞家,以及生活多久,都是问题。我以为,红玉以邻居身份生活在虞家之旁,或是以远亲之身份寄住的可能性比较大些。因此红玉的身份会因时而不同——毕竟虞家不会世代昌盛,亦不会世代贫穷,贫穷时与虞家人久住无妨,但昌盛时必然会有所忌讳。
虞家后代是在小时候就知道红玉身世,还是在长大到一定时候才告知?我以为,在虞家应该有个惯例,红玉的身世不会很早便被告知,虞家儿女要与红玉生活一段时间,待得儿女们长大,与之相熟后,再予告知,如此才不会唐突,也不会过于惊骇。当然也会有如小莲一般,早早便知晓的。
到了小莲,虞家似乎已然没落。红玉后面说到“虞家许多人”,此处的“许多”可以指代前后多年之“许多”,也可以指代现在“许多”。若是前者,自是虞家没落了,若是后者,似乎是在说,还有其它的虞家人尚在世。倘若是此种情形,虞秋海何以分家出来,就值得考虑,是否是类同《浮生六记》里的三白与芸娘,因情深意笃而与家里人闹翻,独居在外?
其实不然。就虞秋海能够有权决定红玉离开看来,虞家确实没落了,否则以红玉的性子,断无抛下其它虞家人的可能。可惜可叹吶!
但对于红玉,又何尝不可喜呢?
她遇到了师尊。
未见师尊时,她认为他只是骗吃喝的臭道士。见面之后,师尊的一番见识却让她有所讶异。师尊此番前来,只是听闻此地有柄千年古剑,或蕴剑灵,故冒昧前来观瞻。
两人初会时有几个细节须要注意:一是师尊并未触摸古剑,二是师尊感慨天地之广大,造物之神奇时,红玉并未反驳。以师尊之能,自是知晓剑便是剑灵的本体,冒然触摸剑体乃是万分失礼之事,只此事便分却了师尊与贪恶之小人,更有一番赞叹,说出了此剑的风骨。因此师尊的第一印象是极好的。
再有,师尊瞟了一眼古剑,便看向红玉,我估摸着师尊已经发觉红玉即是剑灵。后来苏苏初见玉姐,即可觉察伊一身凛然剑气,以师尊之能,岂能毫无觉察?
只是师尊问及剑灵一事,却触及了红玉身世,令她不得不防。但是师尊的一番感慨,红玉却未驳斥,这里不仅仅只是师尊显露了游历天下的见识,其实更为重要者乃是应了红玉内心的想却。我们知道红玉世代守护虞家,不得离开,直到虞家血脉断绝或是虞家人不再需要自己时——永出轮回,却只能紧守一处,不能观历天下,如此的无怨无悔,世上又有几人?想想红玉后面说到“能够寻到一人陪你一同看这锦绣天地,便已胜过无数”,红玉的心,谁能懂得?
季家遭鬼以及红玉与季家关系的紧张,不必细说,自能明白。只提一点,于敏不一定坏,她不知红玉身世,以为是红玉逼秋海妻气愤而死,欲鸠占鹊巢,由此误解而憎恨红玉。世事纷繁,嫌隙误解之事,多如絮雪,又如何能一一解清?
红玉临出季家时的止步侧首,其中韵味深值品味。
夤夜识魔
日间小莲的异态早被师尊察觉,镜罔的贸然行动被师尊抓了现行,仓惶逃走。此时红玉现身,质问师尊,其间的护亲之情,深可见之。
这一小节较为简单,主要是又显露了师尊的见识与机智。且不要被师尊的某些话所迷惑,以师尊之性师尊之能,“略知一二”绝对是自谦之语,且绝对是灰常自谦。心胸宽广,见识广博之人,才能有此识度。“魔”对此三界生灵,乃是至凶大患,连大神伏羲也想除之而后快,师尊百年前遇魔,岂能轻易放过?必是百般搜求,多方了解,才会在当晚一击必中。
红玉早知镜罔的存在,但担心小莲安危,不敢轻易出手,棘手已极。但师尊并未出手,便已击伤魔物,又能念及城中他人的安危,且施手护佑,如此之能,确非一般人可为。红玉之前对师尊的猜疑之心,已去了一半,但不是全部,毕竟小莲尚在魔物手中。
镜罔之战
此节有三件事:一,镜罔以小莲胁迫红玉对师尊下杀手;二,镜罔对小莲与红玉关系的挑拨;三,师尊、红玉夜谈。
镜罔对红玉的胁迫乃是以小莲的安危,不同于之前所言的以剑胁迫。但此种胁迫的性质却是一样,然更令红玉忌惮。处处要保护的人,难免会被别有居心之人以此为要挟,而甘愿为所保护之人献出生命,这令我想到苏苏,苏苏是为爱情,为苍生大义,那红玉呢?红玉十分在意小莲,竟然甘愿以身相代,做镜罔的替身,如此付出的缘由似乎不单单只为小莲是虞家人,此点我最后再道出。
师尊让红玉无须顾虑,尽力出手,意思也很明确,不要让镜罔看出破绽而伤害小莲,好拖延时间,让符咒效力显现。红玉一句“得罪”,其中一番敬意,可见她对师尊态度的转变,由猜疑到尊敬,我不得不说:师尊,你很好很强大。
红玉战斗中是当真使出了全力,师尊的半途退战,让红玉惊诧,但更是担心,那句“收起你的爱剑之心”是真心在叱责,为了小莲,她容不得半分闪失。然而师尊的“你打我不还手”的态度,虽然当时危机万分,但看来还真是喜感——其实那是师尊在积聚真力,待到时机来时,趁机救出小莲,更防备镜罔的反扑。师尊的符咒奏效了,救出了小莲,也与红玉连手灭了镜罔。前前后后,我们可见,几乎所有步骤都按照师尊的设想在走,如此之能,岂能不令人惊诧?幸亏师尊是位好人吶。
镜罔对小莲二人的挑拨,乃是垂死挣扎,不得人心的,所以领盒饭去了。细节不必多说,只知晓小莲对红玉的深信不疑便可。
倒是师尊与红玉的夜谈比较可说。红玉说,道长法术神通。师尊说,与法术高下无涉,乃是虞姑娘信你敬你……听着《霜天晓角》,心里鸡冻万分。
古镜与另一个世界联通,我想说,古剑同学,能否不让我念起幽城?然而有师尊在,就不计较了。只希望以后能够发挥好。师尊的那件事儿,估计还得古镜来实现。师尊透露了自己的落脚处,红玉也简单道出了自己的过往,但是那段仇恨,却不必再提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