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okdays001 发表于 2016-6-23 13:48

强化消退训练在干预过程中,实施强化和消退训练意义重大

本帖最后由 lookdays001 于 2016-6-23 13:49 编辑

小儿多动症(ADHD),是指与同龄儿童相比,有明显的注意力集中困难、注意力持续时间短暂、活动过度或冲动的一组综合征。该病常发生于早产儿童,给小儿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带来极大的影响。其严重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类。自1854年德国医生霍夫曼首先将儿童“多动”症状视为病态予以描述至今,对多动症的致病因素,诊断和治疗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现就以上几个方面综述如下。      1致病因素
      1.1遗传因素由于孕妇在怀孕期间养成了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吸烟、酗酒等行为,对胎儿造成影响。如果小儿的血亲兄弟姐妹患有多动症,其也有可能发生此病症。有研究表明,多动症儿童的父母幼时顽皮多动的人数比率为36.4%,注意力不集中的人数比率为27.1%。
      1.2中毒因素化学物质中毒后极易导致神经系统的损害,让小儿变得痴呆等。铅中毒是当今比较得到认可的引起小儿多动症的理论,张建平等从 2004~2006年对前来就诊多动症的患儿102例(男性62例,女性40例)做了铅接触方面的问诊和末梢血铅检测分析,结果发现59例血铅超过其检验正常值(超标率为58.8%)。因此设想多动症与高铅有一定关系。
      1.3家庭环境因素有研究表明60%以上多动症患儿的家庭中有存在管教过严因而造成孩子的心理阴影。此外,生活条件不佳也极有可能导致小儿患上多动症。
      1.4营养因素维生素的缺乏或经常食用含人工色素、防腐剂等的食品(垃圾食品),容易引起和加重小儿多动症的一些症状。
      1.5脑组织损伤因素有研究认为脑组织损伤造成轻微的脑功能失调可以引发小儿多动症。脑损伤的原因有很多,如孕妇风疹感染;产钳助产;窒息儿、早产儿;患儿脑部受过损伤等,这一切都有可能引发小儿多动症。
      2疾病诊断
      2.1现无统一的诊断指标多采用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和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为标准。ICD-10以多动性障碍命名,患病率一般不超过1%。DSM-IV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命名,儿童患病率在5%~10%左右。
      2.2诊断依据
      2.2.1病史由患儿的抚养家长提供完整、准确的病史。并详细询问可能导致患儿发病的相关致病因素:如家族中有无同样疾病患者,孕妇有无烟酒嗜好,患儿有无脑组织损伤,有无有毒有害物质的接触,患儿的生活环境和营养状况等 。
      2.2.2体检及实验室等辅助检查
      体格检查:常无特殊阳性体征或病理反射。可有指鼻试验、翻掌试验阳性等体征。
      实验室检查:部分患儿可有血、尿、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或代谢产物的异常。
      2.2.3多动症的量表诊断量表评定法己成为目前国际医学界对ADHD诊断的主要工具。量表法是用量化的方法收集、记录患儿心理表现和相关因素,对病症进行综合诊断的方法。
      2.2.4持续性操作测验持续性操作测验特别适合儿童多动症的多动症状、注意障碍的评定,主要是用于测量7~14岁儿童的各种行为、情绪问题的注意障碍。
      2.2.5多动症的脑电诊断多动症儿童脑电图异常率为45%~90%(1982年《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报道),由此可见,对患儿进行脑电图的检查也可以对疾病的诊断以及预后判断提供相应的依据。
      3治疗
      3.1药物治疗对于轻度多动症的患儿可以用行为干预予以纠正,但对中、重度多动症患儿,单用行为干预的方法,收效不明显,必须进行药物治疗。
      3.1.1常用药利他林以及右旋安非他命硫酸盐。可以调节患儿体内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水平,使患儿注意力集中,减少冲动。用药从小剂量开始,白天早餐后顿服,节假日停药,6岁以下及青春期以后原则上不用药。采用药物与食物混吃或调节剂量可以将副作用减至最低限度。
      3.1.2中医中药治疗长期临床研究发现,小儿多动症患儿为肾阴不足、肝阳偏旺证,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的理论以益智安神对症治疗。其优点是未发现毒副作用、起效较慢,但疗效长,减少了治疗中的脱落。此外还可通过中医药辨证治疗并配合针灸、推拿、耳穴按压等方法,起到调整脏腑、疏通经络、调理气血的作用,也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3.2行为干预
      3.2.1家庭干预改善患儿的生存环境,改变不正确的教养、教育方式,为患儿提供舒适友善的生活环境。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家长应结合孩子的心理特点,从孩子的角度出发进行正确的心理辅导,不要让患儿自认为是“问题儿童”。要关心、耐心地教导,对患儿的正确行为进行表扬,对不良行为进行批评,并要帮助孩子学会预期自己行为的后果,以达到控制冲动行为的目的。另外要让患儿严格遵守规律的作息时间,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少看电视少上网,以达到减少注意力缺失的目的。
      3.2.2学校干预在学校干预中,行为强化是占主导地位的干预方法。
      3.2.2.1强化消退训练在干预过程中,实施强化和消退训练意义重大,对小儿的不好的行为不予理睬,对良好的行为给予鼓励,并将消退和强化结合起来,以达到良好的训练效果。
      3.2.2.2程序训练安排一定的程序训练,使患儿在规定的时间完成规定的动作,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可有效的控制患儿的多动行为。
      3.2.2.3感觉统合训练让患儿参与一些与体育游戏相结合的训练,释放患儿过多精力,提高其动作的协调能力,完善其大脑统合功能,使其能对外界刺激反应适度,提高其约束和调控自己行为的能力。
      3.3科学饮食对于患了多动症的患儿,要进行正确的行为干预和药物治疗,同时要合理搭配患儿的饮食结构。合理的膳食有助于患儿集中注意力、调控情绪、抑制冲动行为、提高对所遇问题的解决能力。要合理进食富含蛋白质、维生素、一些必要的脂肪酸及含铁、锌、镁等矿物质的食物,少吃“垃圾食品”。小儿多动症是一种可防、可治的疾病,关键是预防并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预防就是要杜绝导致多动症的因素,优生优育。治疗方面,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共同努力,单一方面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应从以上三个方面综合进行,建立一个良好的支持性环境,对患儿的各个方面进行良性引导,不仅控制患儿的注意缺陷多动症状,还要不断改进其学业成就和技能,提高他们应对和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为患儿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www. dsmek120 .cn[北京华科多动症治疗]

128财源滚滚9982 发表于 2016-6-23 15:29

感谢楼主分享

柊大帝 发表于 2016-6-23 18:01

感谢楼主分享

柊大帝 发表于 2016-6-23 18:02

感谢楼主分享

真.goodbright 发表于 2016-6-23 22:09

感谢楼主分享

真.goodbright 发表于 2016-6-23 22:09

感谢楼主分享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强化消退训练在干预过程中,实施强化和消退训练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