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2,你要做的还有很多------一个老玩家的自言自语。
312,你要做的还有很多。我可以说是三国志的老玩家了,从第三代开始玩到现在,每一代都花费过数百个小时进行钻研,这一代也一样,到现在玩了九个小时之后,我想说,312,你要做的还有很多。
下面分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 内政方面
1. 我是种田流的玩家,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拉一大票人攒钱攒兵,然后财大气粗的去虐那些没钱没粮的可怜虫(爷拿银子砸死你,呵呵),这一代我个人的感觉是内政简化的有些过分,内政型的人才用处远不如以前,有两个智商高点的就不停地去刷求财之策吧,到后期除非你手下人才太多,不然除了研究科技,造造发石车花一点点钱,钱就是个摆设而已。
2. 把钱粮买卖系统给取消了,我相信这是最让种田流玩家恼火的地方,不明白为什么光荣要舍弃这个用了整整11代的设定给拿掉了,这实在是让人匪夷所思,这样造成的后果就是,前期不打仗积攒国力的时候穷哈哈的没有银子,不能拿粮食换钱,后期大兵团作战,几线作战时需要大量粮食的时候又拿着大把的银子干瞪眼,这是一种另类的“追求平衡”么?(当然你手下要是有高智商的去刷求财之策这也无所谓了)
3. 建筑物的升级系统算是继承了11代的优点,也把第四代和第六代那种内政模式加入了进来,但我个人认为还是应该像10代那样,每个城有个上限,可以扩展城,每次扩展城可以有更多的空地,各种建筑升级到一定程度可以有特产品什么的,或许会更好,现有的模式,每个城就是空地不同,建造起来大同小异,少了些经营的快乐,个人感觉巡查局和计略府一点用没有,名声就是在外交的时候多少有点用,其他我还真没感觉出来,计略府。。。。。。十几万兵开过去,计略不计略的可以忽略了。
4. 超级败笔的征兵系统,我个人认为这是历代三国志里最失败的系统,简直可以用灾难来形容,甚至可以说这个系统毁了312都不过分,一个城池不管你有多少居民,放几个兵舍就在那里慢慢的熬着,有技术的话能攒的稍微快一点,这个系统造成的结果就是武将的绝对分级化和国力差距的绝对化,在以前作品中,征兵的多少取决于武将的能力,而且招兵不招兵自己说了算,这样的好处就是,那些二流的,不能打一线战争的武将,可以当后勤官,能让玩家做到人尽其才,而这一代的征兵方法就让那些二流的武将变得一无是处(研究科技能偶热用用),打仗只靠那些最强的将领,这样有牛人的国家获得的优势就太过巨大,很影响游戏的平衡性,弱小的国家翻盘几乎不可能,再想一城博天下几乎就是做梦了。这种征兵系统的另一个巨大败笔就是国家差距的绝对化,招兵多少就看你造的兵舍有多少(武将能力影响并不是很大,而且打仗伤兵多战死少),每个回合招兵几乎是固定的,这样一次战争消灭掉对方的主力,对方就基本玩完了(相信各位深有体会),这样的战争只能逼迫玩家去选择有厉害武将,国力强大的国家,这对打网络战的玩家有吸引力吗?更可笑的就是到了游戏后期,我的阵营当中差不多有400多万军队,三国时期唉,大哥。。。。。。,和信长12的百万军队有一拼了,纯属搞笑嘛。而且调动军队还巨耗粮食,有时候你后方屯着十几万兵,等你调到前线来,就没粮打仗了,从这个角度上说,312还是应该把每个城的钱粮分开来才对,一个军团钱粮共有,这只能在36的内政系统下可行,312这么做显得不伦不类。
5. 科技不是第一生产力。这是我的感觉,不是说科技没用,而是其影响并不是那么大,游戏到了中后期就是看谁兵多,粮多,一仗打赢了就能灭掉一个势力,而科技对左右战争胜利的权重远不如武将和兵器那么重要,个人认为有用的就是增加粮食,伤兵恢复,兵器研究这几个有用,其他的么,研究了也无所谓(只要中后期你手下人不多,钱只是个数字罢了),在大兵面前,什么都是浮云啊。。。。。。,这里还是要夸奖一下信长野望的科技系统,多研究一个就有一个的不同。312这方面做得真是不够,也或许是由于三国年代的限制,科技没有信长野望那时候那么发达吧。
6. 万恶的薪水,我不明白,几十个城池的大国,养不起你们一百来号武将?你们当自己是天朝公务员啊?!312最大项目的金钱开支,不是去买军粮(不让买),不是去造兵器,不是去修城池,居然是给小弟发工资!这游戏里的开发人员有发改委的王八蛋吧?!靠这个找平衡?我这个收集狂对武将的薪水真是恨疯了,PK版这个不改暗荣就死去好了!
7. 城池修补也是被动进行的,这样像许昌,宛城这种四战之地就是很好的埋伏地了,先打下一个城,撤空之后让他们大部队进来,然后去拆城,这种计策在你有了一个十万兵的城之后,你也就不稀罕用了。。。。。。
二,战争方面
1. 战争打起来很爽,这是我的感觉,也算是312不多的亮点之一,即时战略打起来数字乱飞看起来还是挺过瘾的,二十多个兵团打成一团,看着手下猛将砍瓜切菜还是很开心的,尤其是吕布,在高官位+满兵的状态下杀伤力非常惊人,一般的武将在他面前真是连只鸡都不如,时不时的抓住敌方将领,也有战争的临场感,战场瞬息万变,312这一点做得值得表扬。
2. 武将兵科的固定化让这一代出现了硬伤,凭什么夏侯渊就是弓兵?凭什么吕布就是马队?不知道光荣为什么把玩家选择兵科的权力也夺走了,这样打起仗来就少了很多的选择,兵种搭配很受限制,一个兵团最多只能带出去6个人, 怎么选择很让人不爽,还不如像信长12那样做个大地图,一队一队的出兵,几百个将领混战,现在玩家的机器又不是做不到这一点。
3. 有了投石车和没有投石车打仗是两种概念,前一种是受罪,后一种是享受,没有投石车,对方就所在城里跟你熬着,城上面落石弓箭招呼你,打不死你也把时间熬光,对方要是有比较厉害的弓箭将领,再发动个计策,那秒人也是可以的,游戏中后期靠冲车去打仗几乎等于自杀,你辛辛苦苦把城门撬开了,还有一大堆兵等着你。但要是有了投石车,哈哈,砸去吧,最多五下,对方就会冲出来跟你玩命,这时候你有牛人将领,就去割草好了,在城外面消灭他的主力,然后去拆主营,读秒不到一半就赢了。这种打法几乎是无敌的,有一个投石车,比较厉害的骑兵将领,差不多的弓兵将领,就能横扫江山,游戏这么打,说实话,打多了,腻。
4. 成也萧何败萧何,战斗变成了即时战略,计策的高低便成为了放烟花,大家都是在放必杀技,有时候看不清楚怎么回事,一个队伍就打翻了,而且说实话,在高级将领和大兵面前,计策什么的真没有用武之地,以少胜多几乎成了梦话,别了,猛火,别了,落雷,别了,离间,只剩下看谁数字大而已。而且我奇怪,为什么防守方的策略值那么多,一个接一个的?平衡?
5. 单挑,我不单挑行不行,你凭什么非让我跟你单挑?还每一仗必要单挑一次,这样就进一步加剧了武将的绝对化,有了厉害的武将,单挑占便宜,群斗占便宜,好处都占尽了,这样对于网络玩家还有吸引力吗?
6. 援军为什么瞬间就到了?大家都是神仙吗?而且奇怪的是,这一代消灭对方主将不算获胜,这也算是找平衡的一种?至少我是觉得很别扭,自己的元帅都被抓了,还打个什么劲啊?
7. 这一代AI有点进步,但这也只是有点进步而已,如果你委任军团,让他们来帮助你作战的话,那么你的AI援军就只会攻占敌方的小营寨,然后就在城墙边上守着,等到天荒地老,你被打成筛子他们都不管,还消耗军团的粮食,唉,无语了。
8. 攻占大本营就算赢,这倒没什么,但可恨的是大本营都非常的脆弱,更让人无法理解的就是,在大本营放一个牛人还是那么的脆弱,只要他开始仅供你的大本营,你往里面填多少人都没用(不用计策的情况下),所以这要在网络对战上打起来,谁能先砍掉对方的大本营就赢了,还玩个什么劲?
人设方面
没什么可说的,光荣的美工一直很出色,无论是武将的描绘,还是城池的展示,都是上乘,关银萍太迷人了,我要弄个大图当壁纸O(∩_∩)O哈哈~
总评:作为一个老玩家,给你65分,因为你是三国志,也只能给你65,312需要做的太多,我宁可相信这是一个半成品,个人感觉里面有很多的构想没有完成,光荣野心太大,想求全,却做出个不伦不类的东西,到了PK再看看吧,如果三国志用这么一个失败的作品结尾,那真是太让人伤心了。
一家之言,不代表任何人,请各位轻喷。
另:谁有关银萍的大图发一张,谢谢!
俺也感觉这个游戏没做完整 是不是还需要买一些元素啊 我也有点失望。。。 内政差了,大地图太失败了 所以表示暗荣对信长系列明显偏爱= =。。。 耐心的看完了其实感觉有没有没有好坏之分 只有好不好玩之分 在感觉好玩的游戏玩家眼里 这就是一个好游戏! 工资这个太受不了了,后期人多了只能闷头速战速决啊,活活被工资拖死,这是暗荣讽刺公务员贪污吗? 战斗还是很有乐趣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