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有上将潘凤,可斩华雄。
原文:太守韩馥曰:“吾有上将潘凤,可斩华雄。”“太”字用的好!太者,极大。古作“大”,也作“泰”。凡言大而以为形容未尽,则作太。这里的“太”字,充分表明了韩馥的才华,从而间接说明潘凤的武勇。强将手下无弱兵!
“守”字用的好!守是一郡的长官,表明了韩馥的地位,间接衬托潘凤,实际上暗示潘凤是冀州第一武者。
“韩”字用的好!韩姓,自始就是一个多采多姿,十分有名望姓氏。法家的创始祖韩非是韩姓中的杰出代表,他所著的《韩非子》五十余篇,迄今仍为治法者的必攻经典。这里用“韩”字,体现了韩馥的雄才大略。
“馥”字用的好!“馥”字形容香气而又明显比“香”更文雅。韩馥的名字超凡脱俗。试想这里如果换成“太守韩建国”之类,在意境上不免大打折扣。
“曰”字用的好!一个“曰”字,不卑不亢,表明了韩馥在诸侯中既有相当地位,又不仗势凌人。
“吾”字用的好!既不说“在下”,又不说“小可”,一个“吾”字充分体现了韩馥的自信。
“有”字用的好!一个“有”字,让人对下面的内容充满期待,这也成为上将出场的铺垫。
“上”字用的好!“上”字原意指等级和质量高的,这里用来构成潘凤的称号,充分显示了潘凤超群的实力。
“将”字用的好!将,帅也。(《说文》)一个将字,豪气冲天,为潘凤的出场继续烘托气氛。
“潘”字用的好!潘者,有水有米有田,是一个极为精彩的姓氏,其中隐隐蕴含着上将雷霆万钧的气势。试想如果这里不写潘凤而写王凤,给人的感觉就像一个下岗女工,不是么?
“凤”字用的好!凤,神鸟也,古时比喻有圣德的人。这里隐含了潘将军不仅仅有万夫不当之勇,而且又有才华横溢的一面,同时在德行方面也可作众将楷模。
“可”字用的好!一个“可”字表明了韩馥对潘凤的获胜充满信心。可字前面并没有加上“或许”等表示不确定的修饰语,更使人充满期待。
“斩”字用的好!首先,表明了韩馥对潘凤武勇的十足信任;其次,进一步烘托了气氛;第三,也表明了韩馥对董卓军的憎恨,韩馥嫉恶如仇,对犯下累累恶行的董卓更是恨之入骨。如果这里改成“可与华雄一战”,在气势上便不免大打折扣。
“华”字用的好!“华”字在古文中暗含了“华而不实”之意。处其实,不居其华。(《老子》)又如:华辞(虚浮巧饰的言辞);华誉(不实的声誉);华风(浮华的文风)等等。这里用一个“华”字,与句中的“潘”字遥相呼应,对比之下,强弱立判。
“雄”字用的好!表面看上去,这似乎表明了华雄的强悍,但恰恰相反,“雄”与“熊”同音,常被用来描述无能的人,比如“野比大雄”,就是一个懦弱的角色。与“凤”字对比,凸现华雄的鲁莽,更反衬了潘凤的才能。 我只是打酱油的 不过依然是大众脸 真三国:潘无双传 在说啥?!钓鱼贴么?看到说第一个字就不看了……太守不是官职么?和字用的还不好有关系?! 有意思。。很欢乐啊。 很欢乐啊...哎...6L的笑点实在是... 作者得有多贫呀?? 看到无双上将就滚进来 这分析 很好的讽刺了中国的语文教育 支持 {:3_195:}果然很霸气! 潘鳳吧的火星貼 那“潘凤又被华雄斩了”怎么解释呢 上将刘三刀,三刀之内必斩吕布! 其实潘凤最可怜 一声不吭装B打酱油,结果被自己老大推出去送死。。。。。。。。。。死的还奇快,一回合不到就领便当了。。。。。。。。。。。。 哈哈 楼主真欢乐啊 尔等唤吾何事?{:3_149:} 本帖最后由 johnnyrf09 于 2012-3-23 17:05 编辑
LS大亮...膜拜上将... 膜拜19L+1 霸气外露啊
页:
[1]